智慧氣象環境監測設備供應商
始終堅持做高精度客戶喜愛的科技產品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雷暴云的形成過程。自然界中的雷暴通常為多單體雷暴,為便于說明,以單體雷暴為例,其形成可分為積云、成長、成熟和耗散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約持續 8 - 15 分鐘。在初始的積云階段,云內部電荷分離起電,電荷分布在云內不同區域,進而產生一個在地面上可測量的靜電場,這是雷暴發生前首個可探測的現象。
而大氣電場儀的探測技術優勢就在于此,它能夠從雷云形成的初期積云階段便探測到電場信號,并提前發出預警,其探測范圍完整覆蓋了雷云從形成到發生的整個生命周期,與雷暴的發展特性高度匹配。
反觀其他雷電探測技術,磁場探測技術大多用于探測 600km 以上的遠程閃電;射頻探測技術常見于中程閃電 100 - 300km 的高精度定位;光學探測技術則是通過探測雷暴云中閃電發出的強烈光脈沖來實現雷電探測,且常裝載于衛星上用于全球閃電定位。這些技術主要應用于雷暴云的成長、成熟等后續階段,對于雷暴形成初期的探測能力不足,導致預警時間有限,難以滿足實際需求。
另外,大氣電場儀也有特殊的優勢。雷電預警系統中,基于大氣電場儀探測的預警系統更適合針對諸如氣象、石油化工、電網、航天國防、機場、旅游景區等民用設施建設中要保護的具體目標做短時臨近預警,其應用范圍更加廣泛。
綜上,無論是從與雷暴發展特性的匹配度,還是從滿足民用設施建設的實際應用需求來看,大氣電場儀在雷電預警系統中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使用大氣電場儀作為電場探測設備也就順理成章了。